费书网
费书网 > 文字游戏 > 第82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2

 

若不是满街现代时尚的男女,川鲁湘粤飘香的美食味道,颇有回到千年前,盛极一时的南宋首都临安,“暖风熏得游人醉”的恍惚。

如此看来,白云苍狗也好,沧海桑田也罢,每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任由岁月无声洗涤,总是会保留着千百年来,勃勃生机的独特灵魂。

我正吊古怀今,文兴大发,准备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、微博,就这么转转头的工夫,诱人的香气直接把肚子里的馋虫勾了出来。回头一瞅,荤素好菜,摆了满满一桌!

“变魔术么?这才几分钟,菜就做好了?”我咽着口水,仰脖灌了半瓶二锅头。

“我和这里的几个老板很熟,提前微/信点好了。”方旭东拆着餐具递我们手里,“许府牛杂、老头儿油爆虾、胖哥蟹肉煲、鑫隆鸡爪……咋样,都是你爱吃的。”

“老方,你直接说南少侠爱吃肉不就行了?”月饼夹了条油嘟嘟红里透亮的虾子,连皮带壳咬开,鲜嫩汤汁“嗤”地迸出,独特的浓香裹着嫩白的虾肉,颤巍巍于唇齿间。

就这么愣神的空儿,老方和月饼已经“勺子与筷子齐飞,牛肉共鸡爪一嘴”。

“说得你好像吃草长大的!”我急头白脸拿起筷子,忙不迭夹块鸡翅,“我/靠!这也太好吃了吧!”

软嫩轻弹的鸡肉入嘴,轻轻一咬,肉汁顿时如经久弥香的香水,蔓延于唇舌。再嚼一口,鸡肉特有的韧滑,轻柔掠过口齿,仿佛不用细嚼,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滑入喉中。

牛杂更是绝妙!须知牛肉最不易软烂,火候掌握不好,老了则如嚼木柴,轻了又嚼不动。偏偏这许府牛杂,每一片都油而不腻,鲜而不膻,再佐以四川特有的调料,麻、辣、香、咸汇聚在嘴里,顺喉入腹,额头立马冒出一层汗珠,通透畅快。短短几秒钟,简直就是一场用味觉探索的跌宕起伏饕餮之旅。

我好多天没正经吃顿像样儿的饭了。在医院养伤时,月野耳提面命月饼,务必以清淡为主。月饼天天变着法儿的外卖各种粥,喝得我在怀疑人生的同时,怀疑世上怎么有这么多品种的粥!要不然,我说什么也不能伤势未愈就出院,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,肉都不让吃,哪里有力气养病!

于是乎,我们在邻桌食客们目瞪口呆地注视中,就像八辈子没吃过饭,狼吞虎咽,毫不相让。

“这鸡真香!”

“好大的牛肉!”

“来!走一杯!”

“月老师,单独敬您一杯。”

“等我把蟹肉咽下去。”

“老方,给我留根鸡爪子。这玩意儿下酒最带劲。”

“老羊,鸡爪子都让你啃了。”

酒过三巡,盘子比脸都干净,我摸着滚圆的肚子,点了根烟:“饭后一根烟,胜似活神仙啊。”

月饼靠着椅子一贯的懒洋洋坐姿:“要不是急着去苏州,真想多吃几天啊。”

老方菜没吃多少,酒却喝得满脸猪肝红:“老羊,这么多年,一直想问个问题。”

“你是想问,我书里写的故事,是不是真的吧?”

“你怎么知道?”

“每天,在微博、微/信问我这个问题的读者,起码上百个。”

“你怎么回答的?”老方问得很有技巧,没有再直接问,而是旁敲侧击。

“老方,这么多年了,你还不了解我?这个世界哪来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儿?还都让我和月饼碰上了?”我弹了弹烟灰,灌了口酒,“我们俩就是喜欢野外探险,写成故事出版,赚些稿费而已。”

“我不会什么蛊术。”月饼摸出几枚桃木钉,很认真地摆在桌上,“喏。南少侠自从写了我擅用桃木钉,害的我还特地淘宝买了一堆,免得给他掉链子。”

“老羊、月老师,我明白……嗝……”老方打着酒嗝,舌头都捋不直了,“你们不承认,是不想朋友知道太多真相,参与其中,遇到危险。其实,承受秘密,是最痛苦的。你们俩,不容易。”

我和月饼再没言语。

朋友,这两个字,写出来,很简单;做起来,很困难。也许,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,往往是触动心绪的寥寥几句,就足矣担起“朋友”二字。

因为,不在意你的人,又怎么会说到你的心里?

“对了,老羊,还有个事儿啊。我寻思寻思,不告诉你不好意思。”

“大老爷们儿怎么还扭捏起来了?”

“你知道的,我平时喜欢写点儿东西。前几天,用你的笔名,写了篇《铸剑》的短篇,发在微博公众号,十多万的浏览,赚了几千块钱。”

嗯!几千块!果然够朋友,原来在这儿等我啊。

我和月饼面面相觑,不约而同地抬手招呼老板:“菜单!点菜!上酒!”

月落乌啼(三)

“南少侠,盯着看半个多小时了。”月饼无聊地活动着脖子,“再没什么发现,你都快成铜像了。”

“你烦不烦?”往来游客不多,我也没压低声音,“要想找到藏在姑苏的线索,就要先了解写《枫桥夜泊》的张继。”

“他又不是活人,就这么个青铜像,这几年才铸造的,能看出什么景儿?”月饼估计是想抽烟,在景区不能抽憋得烦躁,“照我说,直接去寒山寺,看看有什么发现。庐山瀑布和黄鹤楼,不都是直接按照诗里写的核心地点发现了桃花源和铜雀台么?”

“别打扰我思路。”我没研究出什么端倪,心里也是很不痛快。月饼说得确实有道理,《阴符经》的线索暗藏在《枫桥夜泊》这首诗里,按照前两首诗的经验,确实应该直奔寒山寺。

可是,我却又不同的看法。

《枫桥夜泊》作者张继,相对于名满天下的崔颢、李白,乃至在唐朝诸多诗人中,是非常神秘的存在。

首先是他的身世。张继,字懿孙,湖北襄阳人(距离武汉不远),生平事迹不详。我翻遍了史书,也没找出他生卒于哪年。要知道,唐朝的户籍管理非常完善,这么个大活人,出生居然没有记录在档,就像凭空冒出来的。

他于公元753年登进士(天宝十二年),铨选落第,回到故乡襄阳。两年后,安史之乱爆发,张继顺江而下,过金陵,南下至苏州,《枫桥夜泊》就写于此时。

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十月(公元762年),安史之乱平定,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,升至盐铁判官在洪州掌管财赋。大历末年(公元779年),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。关于他死亡的具体年月日,也没有记载。

这就很让人费解了。

襄阳自古就是神州重镇,居民的户籍税赋异常详细。如果说张继出生时没有记录,还可以归于“户籍疏忽”、“隐瞒不报减轻赋税”之类并不是很靠谱的原因。那么《枫桥夜泊》成了传世佳作,张继又入仕当了掌管一方财政的官员,多少也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,怎么可能去世没有记录呢?

从他的朋友刘长卿,作的悼诗《哭张员外继》,“世难愁归路,家贫缓葬期”这两句,倒是能看出,张继清廉正直,日子过得挺紧巴。似乎也和“盐铁判官”的官位俸禄不相符。

在是个人就能写几首诗的唐朝,张继有一部《张祠部诗集》,收录了四五十收诗。来姑苏的路上,我很费心思地研究,结果大失所望。通篇诗文,立意、文采、平仄、韵味极其一般,完全达不到《枫桥夜泊》的境界。

大字不识的人八辈子也写出什么好诗,反过来也是这个道理。能写出好诗的人,一生绝不可能只有一首像样儿作品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